![广东新闻热线](upload/logo/64.png)
下料、组立、埋弧焊接、矫正……智能化钢结构生产线上,数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,各生产环节高速运转。12月6日,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试后,位于中国五冶集团(成都)建筑科技产业园钢结构智造基地内的智慧化生产线正式投产。
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生产线包含了自动组立、自动输送、激光自动跟踪等技术。全面达产后,整个基地年生产能力可达16万吨,为“成都造”在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、大跨度空间钢结构、桥梁钢结构以及异形钢结构领域增加竞争优势。
人员从20人缩减至5人
生产效率提升20%
走进中国五冶集团(成都)建筑科技产业园钢结构智造基地内,焊花四溅,机械轰鸣,桥式起重设备在空中循环往复,来料、下料、拼装、总装各生产环节井然有序。
据五冶集团(成都)钢构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部长李晓伟介绍,整个基地分为四个车间,一、二车间主要进行大难特异钢构件生产;三、四车间主要侧重于利用智能化产线,提高标准型钢构件生产效率。
其实从现场就可看出,与机器轰鸣、人员繁忙的一、二车间相比,智能化、智慧化程度更高的三、四车间则显得较为“冷清”,但设备却在高效运转。
李晓伟告诉记者,别看现场人员不多,但生产效率却比传统生产方式有大幅提升。该生产线集中了自动组立、自动输送、激光自动跟踪等多项先进技术,将生产效率提升20%左右。
“以生产H型钢构件为例,如果采用传统工艺,需要20个人左右来完成,现在仅需5个人左右简单地操作和监控设备就可完成。”李晓伟说。
国内首条
全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线即将上线
沿着生产线继续先前,记者看到了8条挥舞着机器臂的焊接机器人。
据了解,该机器人采用3D视觉扫描传感技术,实现自动化焊接,一个技术人员就能操作两台机器臂。此外,机器臂每天能焊接400米焊缝,是人工焊接效率的三倍,同时焊缝更加平整、美观。
“我们不只应用了智能生产线,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平台也已同步投用。”李晓伟说,该平台包含管理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,其中管理平台涵盖材料管理、工艺管理、工厂管理、设备管理、生产管理、质量管理等23个功能模块,实现从项目立项、设计、采购、制造、运输到现场安装全流程信息化管理;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公司生产线信息化生产,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、可视化、精细化。
记者注意到,位于三、四车间前方还有一片打围区域。李晓伟告诉记者,打围区域便是正在建设的智能全自动生产线,该生产线采用无人操作模式,可实现从进料到成品,全通过智能机器人生产完成。
“它上线后也将成为国内第一条全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线。”李晓伟表示,未来,基地内还将引入行业最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系统等智能“黑科技”,将全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建筑产业生态圈、构建行业新质生产力高地。
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中国五冶集团
编辑 成序
钢结构成都市机器智能机器人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